早陣子有一則新聞︰台灣有一個弟弟因誤食強鹼而引發疾病,醫生利用他哥哥的糞便灌入弟弟的大腸,讓哥哥的腸道菌叢救了弟弟的腹痛。這是極有趣又具教育意義的新聞。每次看醫生,醫生例必問你大便的狀況,以便進一步了解你的健康水平。
以後大便後不要急忙沖掉它,回頭望多兩眼,可能對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有利。正常的大便可反映腸道健康,之前專欄所提及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——植酸,由美國醫生發現能對抗大腸直腸癌的發生。他們發現全球最低大腸癌個案的地方是烏干達首都坎帕拉,那裏很多醫院甚至從沒錄得大腸直腸癌的案例,驅使美國醫生搬到烏干達住上24年去研究到底。歸根究柢是大部分烏干達人日常以素食為主,關鍵是攝取豐富的纖維質和蔬菜中的植酸都能預防大腸癌。
大家有否發現,似乎貧窮地方比富裕國家的人患上癌症的機率較低,他們極少吃肉,以穀物和蔬果為主要食糧,再次印證素食對健康有利。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,誘發各類癌病的發生。貧窮如印度,那裏每天吃肉的人只有7%,而印度人以豆類和綠色植物為主要食糧,加上印度是盛產蔬果的。相信是這個緣故,令印度的各類癌症的發病率都一直偏低。
要得知自己攝取的肉和纖維的比例,就要注意糞便。如果糞便沉底,便代表纖維不夠,要多進食富含纖維的蔬菜、燕麥、豆類和堅果類植物。縱使有生產商把植酸開拓為有如維他命的營養補充劑,但我還是認為多從天然飲食中去攝取較佳,因為許多營養補充劑的分量都超出身體所需,過量攝取也可能有副作用問題。
Published: SkyPost 01/02/2018